“塑料再思考——循环经济应对海洋垃圾”项目于上海环博会期间成功举办电商快递业塑料污染治理研讨会

2020年08月20日

8月14日下午, “塑料再思考——循环经济应对海洋垃圾”项目于上海环博会期间成功举办电商快递业塑料污染治理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中欧最新的塑料政策、快递塑料包装污染现状以及有关减塑最新的行业动态,内容扎实,讨论热烈,吸引了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学术界和民间团体线上线下五百余名听众。

精彩回顾

· 政策解读

目前全球产生的塑料垃圾中,仅有9%得到了回收利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家,塑料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有责任推动我国塑料的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08年发布的限塑令监管覆盖范围有限,并未切实提高废塑再生率。

因此,基于国内的塑料污染治理需求,我国于2020年初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围绕“源头减量、替代循环、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提出应按照2022年和2025年的时间节点,分步骤、分地区禁限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和塑料胶带等,同时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的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意见》以问题作为导向,基本涵盖了塑料制品从生产流通至回收处置的各环节,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清华大学的温宗国教授表示,“两可一易”的组合拳,核心目标在于减少塑料的填埋量、焚烧量,最后控制泄露量,不是控制塑料生产和消费的绝对量。强化组织实施方面,中央也将通过经济手段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

欧盟一次性塑料指令也不是简单的限塑令,除禁限部分塑料产品规定外,还包括更广泛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提高饮料包装回收率和再生PET的含量、生态设计和标签设置等其它内涵。二者相比,均从源头提出塑料产品禁限目录,强调循环再生利用。差异之处在于,中国政策关注电商、外卖等新业态,欧盟指令重点针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回收率目标。

· 行业分析

如今已进入日均包裹量超过1.5亿件的时代。2019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为635亿件,其中电商占到70%左右。

总的来看,快递包装的绿色治理实践成效显著:《固体废物防治法》、《绿色产品评价 快递封装用品》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电商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可循环包装、电子运单、瘦身胶带等实现了包装的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例如邮政和快递电商企业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7%,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达85%,为2019年节约了24.8亿条一次性塑料集装袋。

同时也存在几个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如过度包装导致资源浪费、绿色产品成本较高、回收再利用体系尚不健全等。

· 企业行动

会议邀请电商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快递材料提供商三类典型企业分享先进行动。为提高快递包装的可持续使用及回收再利用,国内外企业均把眼光放到了新产品和新模式的研发推广。

  • 欧洲与北美的一款RePack可循环快递包装,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消费者仅需收货后将包装折叠投进邮筒,即可获得与RePack合作的多家品牌的积分返点,用于下次消费抵扣使用。
  • 汉高推出EPIX全回收快递纸包装,无需考虑胶带问题,轻松实现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
  • 顺丰的循环包装箱丰Box,通过后台连接能够实现动态追踪和大数据预测管理。
  • 菜鸟作为电商和快递中间的平台,为全链条上的合作伙伴提供电子面单技术、装箱算法、路径规划等服务。

如今网购和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为了避免塑料垃圾围城,让我们共同关注该行业的塑料污染治理探索,鼓励身边的人自发参与回收和循环利用行动。每个人的一点小举措都可能使这个世界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