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IWM NAMA)联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CAUES)共同举办的“双碳目标下垃圾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圆满结束。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邀请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行业先锋人参与,大咖云集,干货满满。现场参会观众共计150余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双碳研究院副院长王克对中国双碳目标的愿景、实现路径及政策体系做出介绍,同时,对废弃物领域排放现状与减排潜力、措施做出深刻分析:
- 实现双碳目标,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整体和局部、政府和市场。
- 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重构,也是利益重组的过程,在技术、经济、社会及政治层面都面临着挑战。
-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相关政策文件将于近期陆续出台实施。
- 废弃物部门以及非CO2温室气体减排,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计量体系以及相关行业、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标准。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IWM NAMA项目执行主任刘晓展示了双碳背景下GIZ在垃圾管理中的实践。
- 从减排角度而言,垃圾行业自主减排潜力相对较高,减排成本较低,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协同效益。
- NAMA项目2021年五个示范城市累计减排量240万吨CO2e,相当于240万亩植树造林一年的碳汇总量。碳排放强度从8降低到0.5tCO2e/t 。
- 厨余垃圾从填埋场向焚烧/厌氧消化/堆肥设施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减排意义。
- 垃圾分类是垃圾管理新阶段的起点。从混合生活垃圾到分类生活垃圾,垃圾的属性得到提升。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NAMA项目技术顾问Dana Vyzinkarova分享了垃圾管理在欧洲及中国碳市场中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 欧洲废弃物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能源、农业、工业,位列第四,占比约3%。从1990年到2019年,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 欧洲有500多家垃圾焚烧厂,每年从焚烧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5000万吨。
- 附带能量回收的垃圾焚烧碳排放计入能源部门。
- 德国废弃物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呈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90%。
- 欧洲的各联盟就减排路径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在为完成《巴黎协定》中设定的目标而不断探索。
中国欧盟商会环境工作组副主席常新杰分享了欧盟循环经济新政及迈向资源管理的低碳进程。
- 欧盟循环经济政策体系框架中包括塑料战略,即到2030年,欧盟市场上所有塑料包装将全部可循环利用;建立闭环循环系统,减少塑料废弃物的跨境转移。
- 《欧盟绿色新政》的主要目标是到2050年,在欧盟境内实现碳中和。
- 《欧盟分类法》提出了明确的术语定义。
- 德国饮料瓶押金制(98%回收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具有明显减碳效益,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
- 由于塑料是高含碳材料,焚烧会有直接碳排放,形成塑料闭环循环十分必要——多循环、少焚烧、不填埋,建立健全塑料废弃物的收集、分选、资源化基础设施。
- 焚烧/填埋前分选可以促进回收、降低碳排放、提升垃圾处理能力、降低财政负担。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官员周艳文以“塑料再思考项目”为例,分享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国际背景和创新实践。
- 目前85%的海洋垃圾都是塑料。治理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将被纳入国际法律框架内。
- “塑料再思考”项目关注塑料垃圾管理能力提升、可持续生产消费、减少海洋源垃圾三个方面,聚焦八个城市执行六个试点。
- 厦门:押金制体系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90%目标率下可以覆盖建设运营成本。
- 开鲁:使用高品质农膜可有效减少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生产者合作可有效加强回收降低污染。
- 青岛:循环周转箱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具备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能力,值得推广;其中押金管理及资产管理过程非常重要。
- 昌化:渔船打捞垃圾试点是社会多元治理改善海洋环境的典范;建议探讨建立基于社会认可的激励机制。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对甲烷减排战略及行动展望做出阐述。
- 要实现5度温升控制目标,全球甲烷排放在2030年前需要减少40%-45%,甲烷减排已成全球气候变化合作重要议题。
- 甲烷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供应、农业生产和废弃物管理。其中废弃物管理占中国2014年甲烷排放的12%。
- 甲烷在废弃物领域排放中占比最高,主要来自于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
- 废弃物管理中的甲烷减排面临挑战:在采用已有减排技术和实践情景下,2050年剩余甲烷排放仍将有8亿吨CO2e左右,其中废弃物管理占24%;数据基础薄弱、存在不确定性。
- 废弃物管理中的甲烷减排存在机遇:市场机遇——自愿碳市场交易;政策机遇——循环经济、无废城市、绿色金融。
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高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沃星联(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合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展示了双碳背景下,各先锋企业为实现碳减排做出的珍贵减排尝试。
截至目前,线上直播已达8.5万观看人次。
图片来源:CAUES